“为食”么,其实人人都有一点。我特别喜欢这个词,因为它一语双关。(在听过太多人叫它“wéi食主义”后,我决定公开声明一下,应该是“wèi食主义”啦。)
所谓“鸟为食亡”,食乃生存之道。要不怎么说“民以食为天”。但其实这个词是从粤语里的“為食”而来──不就是贪吃么,谁没有一些口水直流的时候呢。
我一直觉得,吃是一种学问。
从一眼识破所谓“美食”的真假,到对色香味的品味,那些一看一闻一尝就可以把食谱都报出来的本事,着实是让人佩服的。
至于烹饪,那是一种艺术。“做饭”是为了生活,“烹饪”却是享受。我总觉得厨师们有一种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力量。即使是我自己,对厨房里的那些事儿也是情有独钟。好像小时候玩橡皮泥那样,烹饪是一种制作的过程,其乐无穷。而且就像那歌里唱的“蛋炒饭,简单困难”,烹调的过程中,暗藏了太多学问,连先放酱油还是先放糖这样的事,都是有讲究的。
食谱对于我,有一种神奇的功效。读书工作累的时候去翻翻那些五花八门的食谱,就能让自己心情大好。是不是我天生就本性为食?其实我想是的,因为我从不敢在饿的时候看,曾经有那么几次,每次都看得我直咽口水。
其实网上的食评、食谱已经在泛滥了。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说,在这里建立一个为食主义,不是为了要取代什么。这种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”的事,是没什么太大意义的。
但我想,至少这是一个我自己的空间,写我自己的为食心情,写我身边的为食生活,分享周围一样为食的人。既然立下此般主义,就要把它经营得色香味俱全。
日子裹在食物里,食物品味出生活。有了“为食主义”,日子就成了生活。
关于作者:
我本来对吃不是太讲究,为食的一面绝对是被周围的人宠出来的。
要不是每次回家老爸老妈都把我当难民般餐餐好菜,要不是干爹干妈每次带我去一些我不曾听说的高级餐厅,要不是有人常常带我去一些咱小老百姓吃得起的林林总总,我不会像现在这样为食。
临床心理师,所以如果哪天我把心理学和食物扯在一起也无需见怪。
一年大多数时间在新加坡,会有十天半月在中国,2011年在墨尔本住了9个月,游走过香港、悉尼、珀斯、马六甲、澳门、曼谷等城市──为食主义全球化。
喜欢看镜头里的世界,所以热衷于用三脚猫地技术尝试拍让人馋涎欲滴的照片。
对文字有一种情感依赖,所以闲来就写写,喜欢此般安静的表达。
某人说,我真的应该开一个美食博客。我想了想说,那好吧,我们就把“为食”的精神发扬光大吧!